更新时间:2024-02-13点击:666
自2019年开始,我国试点基金投顾,突破以往的卖方投顾市场,强化建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专业服务,优化资管行业生态,引导更多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不过,从国际经验看,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实现基金投顾业务真正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才能行稳致远。
基金投顾带来财富管理新风尚!
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二十余年来,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目前市场存续公募基金规模15.12万亿元,规模6223只,产品多种多样,投资者对于挑选公募基金越需要专业意见。过往,银行、证券公司、第三方销售机构都有销售公募基金或者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意见,不过总体来说还是从销售或者卖方的角度出发。此外,从美国、欧洲等成熟资管行业生态看,投资顾问、中介服务机构等都是不可或缺,可以帮助投资者挑选基金,也起到了市场监督的作用。从根本上看,基金投顾试点将为基金销售,乃至此后的资管行业带来新风尚,中长期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基金投顾开启财富管理新篇章。基金投顾开启了以客户利益为核心的财富管理商业模式。当前,市场上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机构较多,但是由于我国并没有对财富管理有明确的监管要求,而且客户对于支付咨询费的商业模式接受度低,因此很多名为财富管理的服务,都是以提取佣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存在很大的利益冲突问题。这种商业模式在金融危机中充分暴露了其弊端,因此全球监管都在逐步推行收取咨询顾问费的模式,降低利益冲突问题。基金投顾是我国进一步梳理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富管理模式的重要一步,相比之前的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其能够综合客户资产配置需求,提供基金组合管理,具有更大进步。相信在此基础上,监管部门可以进一步推动财富管理行业的更加深刻的变革,激发整个市场的活力。
二是基金投顾将促进公募基金行业的重要变革。基金投顾的试点和参与基金销售,将会进一步形成公募基金资金来源、市场竞争、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变革。首先,基金投顾的引入进一步加大市场中介服务,帮助客户优选基金,引导更多储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加快金融脱媒。其次,基金投顾的存在将加强对公募基金产品的市场监督和评价功能,不能为客户真正创造价值的公募基金,将更快被市场淘汰,倒闭公募基金公司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或者创新产品研发。最后,一方面,基金投顾的存在可能进一步施压管理费、佣金的空间,加大市场竞争,成本管控压力增大,美国等全球主要国家这一趋势非常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基金投顾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基金销售渠道,头部基金公司可能进一步延伸价值链条,诸如通过收购第三销售机构等形式,加强销售端的布局,提高市场份额。
三是基金投顾可为后续养老金账户提供基础。基金投顾可以围绕投资者需求,开展账户管理,这已经很多类似国外的养老金账户的操作,帮助客户提高养老金累积水平。如果基金投顾实践成功,有可能加快推动我国养老金账户的推出,那么公募将会进一步收益,而前期在基金投顾做的出色的机构,将会进一步在养老金账户管理方面占据优势,考虑到我国社会资金中很大一块将是养老金,可以说能够加强养老金吸纳能力的资管机构或者服务中介机构,将会在未来的资管市场竞争中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
此“投顾”非彼“投顾”!
事实上,我国早已有投顾业务存在,或者开展了实质性的投顾业务。诸如早在1997年,国务院证券委就颁布了《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后证监会颁布了《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上述投顾主要从事股票推荐和咨询服务,根据规定证券投顾只能提供意见咨询,不能够代替客户实际操盘。由于近年来监管政策逐步放开,市场竞争激烈,经纪业务越来越演变成红海业务,过往持续增加的经纪人开始逐步转型为投顾人员。
图1:我国证券投顾人员注册情况
数据来源:WIND,下同
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虽然没有明确的投顾业务,但是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个性化方案咨询和制定,提供全权委托资产管理服务,这一类投资顾问日渐兴起,主要是基于部分客户对于定制化、个性化服务的增大。与此同时,近年来伴随金融科技的日渐兴起,智能投资顾问异军突起,不过由于数据不充分、模型精准性有限以及客户对于公募基金配置的偏好并不是很高,智能投顾仍在不断迭代,资管新规特别对于智能投顾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不过后续并没有看到特别具体的实施细则。
2019年10月,证监会正式向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基金销售公司下发通知,启动试点基金投顾,主要是接受客户委托,提供公募基金的组合投资服务,并且可以开展全权委托模式的管理型投顾业务,收费方面,则要求按照不高于客户账户净值的5%收取。可见,此次投顾主要针对公募基金配置,进而满足投资者养老、上学、储蓄等方面的需求。
当然,很多研究报告引用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投顾进行比较分析,然而基金投顾与国外的投顾仍有一定区别,诸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投资顾问更多是金融顾问,服务领域不局限于公募配置,而是基于养老、税收筹划等综合金融服务,日本的投资顾问仅能提供咨询服务,不能够管理客户账户,主要由资管机构开展客户全权委托管理服务。相比而言,我国基金顾问仍然是局限在公募基金领域的产品筛选和组合管理的角色,所能够发挥的咨询作用有限。
展望未来,我国居民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需求越来越旺盛,部分客户对于投资、税务等服务需求日渐上升,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逐步设立加强监管的金融顾问,扩充顾问的业务覆盖面,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规范我国财富管理市场。
投顾市场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
当然,虽然仔细对比可以发现,除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投顾行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从投顾人数就可以看出来,美国投顾人员超过80万人,而英国和澳大利亚活跃的投资顾问仅有2万人,日本投资顾问机构才200余家,从业人员也不多。从投顾服务渗透率来看,英国近两年使用过投资顾问服务的人占比约为10%,澳大利亚使用过投资服务的人员占比约为27%,还有大量人并没有使用投顾服务,投顾市场的培育以及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思考投顾能够为客户带来什么价值或者满足客户的什么需求;投资顾问所提供的服务是否与收取的费用相匹配;投资顾问需要与更为复杂的金融环境相结合。
投顾服务需求从何而来?从市场需求看,投顾服务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市场的发展,如果不能满足投资者需求,那么投顾服务是无效的。根据澳大利亚的调查显示,居民最需要得到投顾服务的领域分别为投资(股票投资以及各类资管产品投资)、养老收入规划、超级年纪管理、现金收入支出规划等。根据英国的调查显示,英国居民最常用的投顾咨询服务包括资管产品投资、养老金投资、按揭决策等方面。可以看到,投资管理、养老金管理是最需要投顾服务的,一方面国外资管产品复杂而且还涉及相关税收问题,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国外都有较为完善的养老金账户制度,这些账户涉及税收制度和投资制度,需要有专业咨询服务提供帮助。从这方面来看,我国居民对于投资咨询服务也会有些,而且不过收入群体所涉及的服务范畴不一样,一般越富有的阶层,服务越复杂。从这方面看,基金投顾可能很难满足较高收入阶层人士的投资管理需求,因为其投资范围不只局限于公募资金领域,而是相对更为广泛。
投顾服务是否物有所值?如果市场有投顾服务的需求,那么机构能够提供与之相匹配的服务吗?服务行业在衡量其质量的时候,比较困难,但这也正是投资者保护的关键点。目前,并没有看到各国有特别的监管工具评估投顾服务质量,不过从各国的客户满意度来看,有时候投顾服务并不是很令人满意,以英国为例,使用过投顾服务的人群中,基本对服务体验满意,因此89%的人持续使用统一投顾机构,不过在未使用投顾服务的人群中,有23%会担忧服务质量或者服务与价格不匹配。而在澳大利亚这个更为突出,49%的被调查者认为投顾只为了自己挣钱,而不是服务好客户,37%的被调查者认为投顾并没有将客户利益置于首要位置。而根据澳大利亚皇家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显示,投顾机构收费而未提供服务,所提供服务质量并不高,上述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建议继续加强该领域的监管。
需要更多举措帮助塑造投资者信心!
真正做大基金投顾,乃至金融顾问市场需要更多举措,需要提高投资者保护力度。
一是强化监管。现有监管举措过于简化,仍需要对于基金投顾服务标准、投资者投诉、利益冲突解决机制、服务质量评价等给予更详细规范,通过强化对于投资的监管,以此增强客户购买投顾服务的信心。否则,我国居民本来就没有资产配置的概念,在一个卖方投顾都没有发展起来的情况下,直接跳跃到发展买方投顾,更是消费习惯的巨大变化,需要在这转变过程中做更多铺垫。
二是加强投资者教育。有研究表明,金融素养越高的人群,越偏向接受专业化的投顾服务,而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辨识投顾服务质量。因此,我国仍需要加强对于居民的教育,诸如开设公募基金专题网站,让投资者了解公募基金以及基本投资策略,只有更多人参与投资公募基金,才有可能更进一步聘请基金投顾去进行组合管理。
三是进一步确立金融顾问行业。基金投顾虽然是很好的起点,但是相对而言,服务范围仍较窄,而且我国财富管理管理市场本身就较为混乱,并没有统一标准和监管制度,应在基金投顾试点基础上,建立金融顾问,实行顾问个人以及所在机构注册制度,加强自律,进一步规范财富管理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是基金平台化、生态化建设会成为重要趋势。从美国、英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资管平台建设越来重要,一方面,平台提供一站式资管产品服务,不仅能发挥批发机构的作用,帮助投资降低管理费等相关成本费用,而且能够提供很多增值服务,使得投资者能够更好地进行产品比较。另一方面,投资顾问可以基于资管平台,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资产托管、计算、报告等服务。美国嘉信证券正是基于这一模式,成就了其在美国激励的券商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是运用金融科技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基金投顾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对于长尾客户可以采用智能投顾或者人工与智能投顾相结合的方式,在定价方面应该尽可能低一些;对于高净值客户则需要配置更为专业的团队,提供增值服务,在定价方面可以相对高一些。
特别推荐:资管小生最新专著《资管新时代与信托公司转型》,天猫商城、京东商城、当当网均有销售。
3、 【2020年展望系列之二】2020年我国资管行业展望:变革中的机遇与挑战
《袁吉伟的大资管观察》系工作交流平台,欢迎同业交流,联系人微信:76028730,请注明单位+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