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3点击:510
近日,长安汽车发布2019年1月份产销的信息披露公告,1月份生产汽车144175辆,销量为141735辆。不过不论是产量还是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下降约一半。
长安汽车现如今确实“点背”,业绩和股价双双暴跌!据1月末,长安汽车公布的业绩显示,2018年归母净利润为5亿元-7.5亿元,同比下滑90%。翻看其2018年各季度报可发现,与2017年各个季度相比,2018年的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发生“大幅缩水”!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为-1575.35万元,前三季度公司得到政府补助为6.57亿元。但在2018年第四季度,政府多次提供补贴共计10亿元,有了政府补贴添彩后,公司净利润也仅5--7.5亿元,扣非净利的亏损额只可能进一步扩大。而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长安汽车2018年几乎一直都在公告解释称“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减少”。
在股价方面,长安汽车2018年一整年市值蒸发近300亿元,股价从13.35元下滑至目前的7.91元。此外,长安还预计2018年每股收益0.10元至0.16元,而2017年每股收益则为1.49元。
但长安汽车仿佛一直不肯承认“自主品牌羸弱才是业绩不振的根本原因”。官方数据显示,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的2018年全年销量分别为37.7万辆和16.6万辆,同比下滑幅度分别为14%和54%。长安汽车称长安福特是拉低长安汽车业绩的主要原因,其销量暴跌是因为车型老化。
从以往数据来看,2017年长安汽车归母净利润为71.37亿元,其中投资收益高达68.55亿元,长安福特贡献最高为60.39亿元;2016年长安汽车归母净利润为102.85亿元,其中投资收益为95.64亿元,长安福特贡献收益90.29亿元。可以说,长安汽车的业绩大旗还是由长安福特扛着。而对长安福特
过度依赖也就导致长安福特一有什么“风吹草动”,长安汽车的业绩就跟着“飘忽不定”。
所以,长安福特是拉低长安汽车业绩表现确实是事实,但这只是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还是长安汽车自主品牌车不强,无法分摊业绩压力,过度依赖合资车的业绩表现。
汽车分析师钟师指出,长安汽车完全依赖于福特,长安自主品牌除少数SUV表现还可以外,基本上对于总体利润缺乏贡献。
面对2018年的“颓势”,长安汽车想通过转型来实现自救。
2018年,长安先后提出“第三次创业”和“北斗天枢计划”,分别针对新能源和智能化两个领域。长安计划到2020年,将不再生产非联网新车,新产品实现100%联网。
长安汽车还制定了激进的新能源汽车时间表,称到2025年将全面停止销售燃油车,实现全部产品电气化。为推进该目标实施,长安汽车2018年8月宣布,拟进行内部资产重组,将集团的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关的资产划转至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优化资源配置。
今年2月13日,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发布内部信,称长安汽车要坚决改革,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内部信还提到,集团将推动组织和激励机制变革。
但业内人士认为,若传统业务不足,转型也难以成功,因为新业务必然烧钱,且短时间内难以盈利。以通用汽车为例,该公司首席执行官Mary Barra此前表示,电动车业务预计要等到2020年以后才能扭亏为盈,公司的自动驾驶业务还在持续亏损,2016年至2018年亏逾15亿美元。
现实情况是,长安汽车自主品牌颓势已现。财报显示,除掉合营企业所获收益后,长安汽车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季度净利润下滑迅猛,分别为7.13亿元、3.51亿元、-0.61亿元。
不过即便传统业务不振,长安汽车却依然充满底气,其理由之一便是源源不断的政府补贴。2018年12月21日,长安汽车收到重庆市政府重大新品研补助和产业扶持资金2亿元;一周后的12月27日再次收到政府新能源产品研发奖励6亿元。
但依赖政府补贴就能“高枕无忧”吗?经梳理,仅在2018年第四季度,政府就为长安汽车提供了10亿元补贴,但长安汽车全年归母净利润仅5亿元--7.5亿元。事实上,过去几年,政府对长安汽车的补助一直在增长,但长安汽车的净利润也一直在下滑。2015年,政府补贴在长安企业净利润的占比仅4%,而2018年上半年这一占比飙升到69%。
而开展新业务必然耗资不菲,在此背景下,长安汽车如何才能保证不被拖入流动性危机?2018年业绩已经暴跌,长安汽车还有多少余粮投入于智能出行?在业绩难以提升的前提下,这将是一个个摆在长安汽车面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