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9点击:318
碧生源作为“减肥茶”曾“风光无限”不过如今的碧生源已“风光”不再。在巅峰时期,碧生源靠减肥茶和常润茶两大单品,两袋茶就赚了45亿,成为中国减肥市场的第一品牌。
一时间,碧生源成为了减肥茶的代名词,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楼塌了。4年时间亏掉9亿,曾经的减肥第一品牌早已名存实亡。
说起碧生源品牌,就不得不提它的创始人赵一弘,正是赵一弘用一袋茶叶创造了一个上市公司的传奇故事。
说到保健品市场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脑白金,创始人史玉柱因为脑白金东山再起,还清了巨额债务。而赵一弘甚至比史玉柱赚钱还狠。
赵一弘曾就职于台资企业顶新集团,旗下包含康师傅、德克士等知名品牌。在此期间,赵一弘见证了这家企业在中国从零到一个巨无霸的全过程。
赵一弘发现,当时市面上一斤面粉卖0.8元,做成康师傅方便面一包是0.98元,而一斤面粉能做多少包方便面啊!那时候赵一弘明白了一个品牌的重要性。他还发现了商机。当时的快消品品牌也就国外的立顿、雀巢,其中还有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于是他辞掉高薪工作,便在北京房山郊区租下了一片地方,成立了澳特舒尔公司,也就是碧生源的前身,准备大展拳脚,他的目标就是成为中国的立顿或雀巢。
赵一弘和史玉柱一样,前期采用大量的宣传,快速打响知名度。而碧生源以优质草本原料及茶叶调配的专有配方制成,是安全有效、物美价廉的保健品。2007年被认定为为“中国驰名商标”。
赵一弘在广告上非常舍得投入,这也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收益。2009年时净利润高出广告费近3000万。碧生源找到了一条通关捷径。2007年,碧生源投入5000万元广告费,卖出1.46亿元茶包,营业额收获1.6亿元。尝到甜头,碧生源2008年又投入1.2亿元广告费,销量和销售额都翻了一倍。靠一袋茶赚了45亿,这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不过在科研投入上,赵一弘却似铁公鸡一毛不拔。直到2010年,碧生源上市时才引进研发团队,此前的研发费用几乎为零。
这些都为碧生源的溃败,埋下了伏笔。赵一弘不重视产品的质量,也不重视产品的创新,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对人才的培养,而是疯狂的去打广告。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碧生源从领跑者变成追赶者。
碧生源2018财年营收为3.78亿元,较2017年下降22.4%,其业绩也由盈转亏,公司亏损高达9347.2万元,可以说上市近十年,碧生源一直没有把核心竞争力——产品质量提升上来。在宣传上一昧投入过多,业绩又不稳定,上市9年亏损超4亿元。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消费者渐渐对其失去信任,且多次违规,碧生源已经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2018年碧生源将自己的总部大厦以5.55亿元价格出售,大楼出售后,碧生源将以租用的方式,在碧生源大厦10层及11层继续办公,租赁期为3年。
他比史玉柱赚钱还狠,靠两袋茶赚了45亿,9年却亏4亿靠卖楼活命,对于碧生源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