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30点击:748
上半年地方经济观察·四川篇本报记者韩清华张丽郭晓宇
近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对外发布新闻,经国家统计局审定,今年上半年四川省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好于年初预期目标,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517.2亿元。
从四川省统计局公布的全省经济发展数据表明,第一产业增加值1631.5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8421.1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0464.6亿元,同比增长9.1%。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各项经济指标保持稳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三大产业平稳发展。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拉动增长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拉动增长4.2个百分点。二是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均超过了经济增长预期。上半年,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2%,连续4个月保持稳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增幅明显;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一季度提升0.3个百分点;物价和就业指标相对稳定,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1%,处于温和上涨区间,全省就业人数58.9万,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68.1%。
四川省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熊建中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四川省经济呈现出明显短期回落趋势,但今年一季度起步较好。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8%,上半年相比一季度则又高出0.1个百分点,今年GDP季度变化的小幅回升,在起步较好的基础上,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走势,为四川全年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动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数据分析,新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加快了四川省新动能培育。上半年,四川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6.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9%,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5%,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3.3个百分点。
在实体产业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进一步调整完善,新动能的培育发展加快,经济运行质量向好。上半年,四川省三大收入均实现稳定增长。财政收入中,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41.9亿元,增长6.6%,其中税收收入增长7.5%;企业收入中,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额增长21.7%;个人收入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50元,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1元,增长9.6%,均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0.4和0.6个百分点。
区域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过去一年,四川省坚持贯彻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四川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助推高质量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据四川省统计局核算,全省五大经济区中,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经济增长率均达8.2%。其次为川东北经济区增长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分别增长5.7%、7.4%。其中,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的GDP增长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偏弱的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经济区与全省GDP平均水平接近,区域协同发展趋势正在不断推进。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同时,四川省全域开放的态势也日趋明显。数据显示,上半年四川省外贸进出口总额3033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出口额1696.5亿元,增长27.3%;进口额1336.6亿元,增长15.7%。从总体来看,四川省外贸进出口增长比全国高18个百分点,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占进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对外贸进出口贡献率超过60%,拉动外贸进出口14个百分点。
熊建中同时表示,四川省上半年经济稳定增长,但投资增长后劲不足、部分重点行业增长乏力、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不容忽视。下半年,还需要进一步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提升投资后劲、推动产业稳定发展,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大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