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0点击:672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13日电 (常涛)在《人民政协报》13日主办的“消费券成数字化抓手 助力小店抗疫新生”主题线上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消费券应如何发放、要不要长期发放等问题给出了建议。
来自蚂蚁金服的数据显示,3月份以来,全国有超过100个城市通过支付宝发放数字消费券,平均“杠杆效应”超过8倍,最高达到15倍,也就是每1元支付宝消费券直接拉动8元消费。
资料图 中新经纬摄
另有数据显示,五一小长假,仅4月30日当天就有30多个城市同时在支付宝发放消费券。在消费券和五一小长假的双重刺激下,有800万小店今年的收入已全面超过去年同期。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建议,今后消费券的重点应该放在帮扶小店,这对于稳住就业和民生有非常大的作用。建议针对小店,发小店专项消费券、定向消费券,精准扶持,额度不宜太大。“消费券要作为长期手段,要有顶层的制度设计,不应该搞成泛泛的福利。”肖钢说。
中投公司原副董事长屠光绍认为,接下来消费券发放时间可以更长、力度更大,让更多消费券和小微企业受益,“我做了一个调研,消费券需要拼手速来抢,有些中老年人就不如年轻人抢的快。”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委员建议,支付宝等互联网平台应该全面开放消费券产品和技术,在疫情常态化之后,行业、商家能够主动利用消费券这样的创新形式吸引顾客、拉动生意。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提醒,消费券的发放要注意发放对象,体现公平正义,发放种类也要体现细分多样。“消费券对于拉动经济见效快周期短,能够有效缓解上游企业的经营困难,发放的边际效应比较高,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民生改善。”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呼吁政府和互联网平台联合更多的学者进行广泛研究,帮助消费券的政策设计和制定。“疫情之下,发放消费券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但消费券能否长期使用,还需要更多科学的研究。”白重恩说。
蚂蚁金服CEO胡晓明也呼吁,应把消费券从短期的应急手段转为长期的政策杠杆,政府主导、平台运营、多方参与,让消费券成为下一步复工复产、拉动消费的核心措施。(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