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财经-致力打造专业、权威的股票网站!


旺旺财经

强大的中国,正在告别外资的家乐福|家乐福

更新时间:2024-08-09点击:758

作者|一颗手榴弹

【编者按】

国庆长假即将过去,我们也恢复工作了。春华秋实,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我们用来勉励自己的小目标。现在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是逐步取得收获的季节,因此,我们祝所有读者朋友取得更好的成绩。

经过这一次美丽的长假,我们真切体会到了复兴之后中国的强大,国庆节的狂欢不再是中国大地上的独欢,而是全世界都在祝福的狂欢。国庆期间勾起人们热情的,也不仅仅是阅兵和天安门前的舞蹈,电影荧幕上的《中国机长》和《我和我的祖国》也能完美诠释中国的精神。

我们的国家经过了这一次美丽的长假,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十年。过去的十年里,我们的经济在四万亿的刺激中腾飞,资本市场经历了大起大落。这新的十年里,中国会出现多少奇迹,现在我们还不好说,但我们祈愿我们的国家,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大放异彩。

我们注意到,在过去的十年里,一些外资企业因不适应中国的市场和发展,已经逐步离场,而中国的企业也正在后来居上。就在国庆节前的几天,最早进入中国的法国超市家乐福,也步入了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尾声,将80%股权卖给苏宁。

家乐福的离场,也正是中国经济逐渐强大的结果。尽管这个观点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但这样的故事,在未来还会陆续发生。我们期待,在新中国步入的新的一个十年里,有更多中国企业能够发展起来,中国经济能够更好地发展,资本市场也能够更加稳定,我们的读者获得更多的利好。

千言万语总也说不尽,但无论说多少,我们也总是需要用干货来回报我们的读者。因此,我们废话少说,书归正传。请所有读者朋友阅读我们的文章吧。

——反做空研究中心

老牌零售巨头——家乐福,最近正式戴上了“苏宁”的姓氏。

9月27日,苏宁易购(002024.SZ)发布公告称,在三个多月前以48亿元现金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的交易,已经完成交割手续。至此,家乐福中国正式步入苏宁时代。

图片截自苏宁易购官方公告

据苏宁方面表示,未来家乐福中国将继续保持品牌和运营的独立,逐步进行数字化发展,并将开拓出到家服务等社区生活业务。

对于苏宁来说,入手家乐福是其加码零售圈布阵的一大举措。而对于家乐福这家拥有60年历史的行业标杆来说,如今“寄生”他家,或许让无数零售人唏嘘不已。

毕竟曾经的家乐福,为中国带来了革命性的历史时刻。

辉煌的大卖场先驱者

公开资料显示,家乐福成立于1959年的法国,是全球零售巨头之一,也是大型综合超市概念的创始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家乐福开创了“大卖场”业态,并一度获得“全球第二大零售连锁集团”和“欧洲第一大零售商”等称号。

1995年,家乐福正式走进中国,是首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零售企业。首家门店设立在北京,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大超市的先驱。

事实上,在中国零售圈,许多零售人认知零售业的第一课都是在家乐福学到的。那个时候的家乐福,拥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在众多零售商中占据相当高的话语权,是整个大卖场业态的代表。

据统计,家乐福占据中国市场的速度也令人惊叹,曾有平均一年开设16家门店的高峰。到了2006年,家乐福在中国已经突破100家门店,迅速占据了大量国内零售市场份额。截至目前,国内设有210家家乐福大型综合超市及24家家乐福便利店,覆盖了22个省、51个大、中型城市,门店会员约达3000万。据2018年财报显示,家乐福中国营业收入接近3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家乐福还把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带入了中国。

什么是可追溯呢?国际食品标准委员会(CODEX)对可追溯的定义是:“能够追溯食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任何指定阶段的能力。”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的定义为:“可追溯性是指通过记录的标识追溯某个实体的历史、用途或位置的能力。”

这就意味着,当消费者在卖场选购一件生鲜产品的时候,他能够查询到这件商品的产地、运输过程、种植农户、种植时间,甚至可以了解到产品喷洒了何种农药。

在食品安全的压力之下,家乐福引进这种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无疑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吃了一剂定心丸。同时,国内各大超市也迅速推广起来,通过二维码扫描,我们即可轻松了解到产品的“前世今生”。

除此之外,家乐福还致力于自由品牌的开发建设,在后来进入中国市场的大型超市中,都纷纷开始效仿家乐福的营销模式。早在2004年,家乐福在中国大陆首次推出自有品牌商品时,该集团在中国地区的供应商就达到约150家。如今,把进入超市作为品牌上架,证明自己还活着,成为国内常见的现象,譬如华润万家、大润发、人人乐、联华等品牌超市逐渐为消费者所熟知。

败走中国的外资没落者

时代的更新换代,或许比想象中来得更快。在激烈商业圈竞争下,作为传统零售代表的家乐福,也未能及时跟上电商时代的步伐,开始走上下坡路。

由于战略决策的失误,家乐福未能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据了解,家乐福在国内的六处仓储配送中心尚无法体现规模效应,还让公司的物流成本增加。而“大卖场”业态的采购成本本身就较高,这使企业营收利润相对薄弱。

不过,家乐福也曾尝试通过全国各地的签约合作社完成源头采购来降低成本,可惜的是,效果并不显著。

在国内商超和其他外资商超的崛起之下,家乐福的市场份额日益被挤占。从2009年开始,家乐福的业绩逐步下滑,该年被大润发400亿的销售额反超,龙头地位不保。

至此,家乐福从2010年起在国内陆续关店,该年的门店数量就被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沃尔玛赶超。数据统计,到了2016年,沃尔玛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达到400多家,并超逾家乐福近100家。家乐福在2016年门店销售总额为505亿元,单店业绩为1.58亿元,同比下降约7.6%。

财报显示,家乐福中国在2017、2018两年连续亏损,亏损额分别为10.99亿元、5.78亿元。

家乐福曾在大型商超业稳坐国内市占率第一,而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家乐福中国在2017年中国商超的排名已经为第七名,甚至新晋的永辉超市也排在家乐福前面。

在业绩进入“滑铁卢”的同时,家乐福也被曝出各种负面消息。

早在2006年前后,家乐福被爆出超市乱收费等获取非差价收益的现象。据了解,家乐福这种盈利模式在国内商超蔚然成风,其中包括利用强势地位压低采购成本、延期付款以及向供货商转嫁成本收取所谓的“进场费”、“宣传费”等费用。而这种靠获取非差价收益的盈利模式更是加剧了国内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矛盾。比如上海炒货协会也因家乐福收取高额的“进场费”,而向其采取断货措施。

2011年,家乐福等超市被多地消费者举报“价签标低价结账收高价”,涉嫌价格欺诈等行为,责成相关地方价格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或最高处以50万元罚款。

此外,家乐福还在2012年被曝光重复利用保质期的视频,以及将包装以及保质期的时间进行更改,引起舆论谴责。

业绩下滑加上负面缠身,家乐福在中国的地位已经日渐衰落。曾经的零售龙头,如今落得只能依靠“卖身”自救的窘境。早在2018年1月,家乐福中国就曾发布公告表示与腾讯、永辉超市签署一份股权投资意向书。因此,家乐福一度与腾讯和永辉传上了“绯闻”,殊不知如今投身了苏宁。

中国商超步入三国鼎立时代

据苏宁在今年6月23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拟以现金48亿元人民币等值欧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对比家乐福中国彼时60亿的估值,不少投资者为之感叹为“白菜价”。

近年来,在多家外资商超在中国“水土不服”而撤退的浪潮中,国内零售业已经日渐形成阿里巴巴、腾讯、苏宁“三足鼎立”的局面。对于争夺线下零售市场份额,大家都铆足了劲。

截至目前,阿里旗下拥有联华超市、大润发、新华都、三江购物、高鑫零售、银泰百货等多家商超;而腾讯也持有永辉超市、中百集团、红旗连锁等商超股权。

再来看苏宁,除了自营的苏宁小店之外,苏宁还收购了万达百货旗下的37家门店,以及零售集团迪亚中国等。加上此次收购家乐福,苏宁在新零售的布局也逐渐清晰。

对于收购家乐福,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9月27日表示,“未来五年内,在一到三线市场,我们制定了开设300家家乐福门店的发展目标,要争取实现对沃尔玛的赶超。”

据悉,9月28日,有200多家入驻到家乐福门店的苏宁易购电器店也同步开业。

不过,从家电卖场起家的苏宁,布局竞争激烈的新零售,压力也不小。财报显示,苏宁自营的苏宁小店目前已经达到5000多家,但仍处于烧钱阶段。在2017年、2018年的业绩报表中,苏宁易购的净亏损分别为0.88亿元和3.59亿元。

而家乐福本身也是资不抵债的状况,何时能够恢复盈利尚不可知。此外,苏宁方面还在公告中表示并不会参与家乐福的运营,而对于家乐福传统“大卖场”大而全的业态与当下细分市场明显的新零售之间的磨合与否,还需进一步观望。

家乐福能在“卖身”苏宁之后获得自救吗?答案可能并不是那么明了。

作者|一颗手榴弹

(温馨提示: 本文引用数据,均为官方数据,或为公开报道,未使用任何内幕消息)

本文《强大的中国,正在告别外资的家乐福|家乐福》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发地址:https://cj.sz333hao.com/page/59080

7x24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