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财经-致力打造专业、权威的股票网站!


旺旺财经

【为什么要银行“干”券商】

更新时间:2024-08-24点击:344

雄凌求职:专注求职内推、金融名企实习内推的教育平台。可内推投行部、研究部门、互联网、私募、基金、四大、咨询等实习和工作岗位。专注大学生背景提升、工作求职、留学申请等。

百度【雄凌求职】获得更多实习信息。

其实,当时看到那则这么短的新闻,其实我是没啥很特别的反应的。

毕竟这种新闻≈谣言,熟悉证券业的人都知道,早也不是第一次见了。

但是,这各种财经自媒体,好像突然抓住了热点选题,在大肆讨论这个方面的问题。

难道就这么戳中市场的“G点”了?

再后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

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发展决策部署的需要,

也是推进和扩大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

关于如何推进,有多种路径选择,现尚在讨论中。

不管通过何种方式,都不会对现有行业格局形成大的冲击。

所以,从这个回复来看,虽然毫无信息量,但也没有任何辟谣的意思。

果然谣言就是未证实的新闻。

好吧,所以很多自媒体也都认为,银行获发券商牌照确有可能,代表了混业经营的大势所趋。

也有自媒体说,这是一次“核弹”级别的大改革….

行,是不是真的这样,那么我们也来讨论下吧。

01

现在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现在,难道就很“分”么?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这玩意不会有多大的冲击。

确实名义上,信托、基金、保险、金融租赁等牌照都已向银行放开,仅剩券商牌照未放开。

但本来就有商业银行突破了牌照限制,在搞券商的事儿呀。

中国银行通过子公司控制中银国际,兴业银行通过代持和人员控制了华福证券。(华福的子公司华福基金为了跟兴业基金争宠,都直接改名叫兴银基金了,已经很明显了)

另外,政策性银行国开行下面,也有国开证券。若干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收购在港券商,都成立了X银国际,但主要业务都在香港为主。

所以,这本就不算啥新鲜事。

而具体他们做得如何呢?

不说做得差,但也不见得做得多好对吧。

再说,各家银行不是本身都有投行部么?

虽然没有证券承销的牌照,不能搞啥IPO、并购业务,只可以承销银行间市场的融资工具。

但是,就算如此,要比债券承销规模,银行还是要比券商要强很多。工行一家的投行收入,就秒杀各家头部券商的投行总和。

不过,银行投行部占比最重的,远不是证券承销业务。

说白了,证券承销赚的只是佣金,操心多风险大还容易挨骂,赚的钱远不如真的搞定两笔贷款的利差来得实在,毕竟银行可是掌管钱的呀。

所以银行投行部干得很多的是为对公的客户做一些投融资的方案设计和撮合,很多时候也是做一些并购贷款、股权债权的非标融资业务更多。

证券和银行比起来,虽然更专业,但真心是辛苦活呀。

像现在工行2019的净利润是3122亿,中信证券2019年的净利润是122亿,工行就算把中信业务全吞了,也不算啥。

所以段子说:

听说,监管要给发牌照

券商:完蛋

本来就不够分银行还要切一刀,我先跌为敬。

银行:完蛋

躺着赚钱不好吗非让我站着把钱挣了这谁顶得住呀先跳一波。

另外很多传闻都在猜,到底是哪两家银行会拿券商牌照。

很多人猜是工行、建行和交行。

因为目前比较大的商业银行有中农中建交、邮储、招行、平安、中信、光大、兴业等,但其中平安、中信、光大、招商的集团内都有证券的兄弟公司了,中行也有亲儿子中银国际。

农行和邮储在几大行里算上市晚,实力也偏弱一点,所以大概率还是工行、建行和交行可能性比较大。

2015年“股灾”前就有过相关讨论,证监会方面也正式向工行发出邀请,希望由工行率先试点,所以工银证券应该是概率最大的。

02

混业和分业,银行拿了券商牌照会干什么?

过去米国之所以搞分业,就是因为大银行实在“太拽了”,一手吸收存款,一手还搞各种投资,酿成了巨大的金融危机。所以在1933年,美国出台了格拉斯斯蒂尔法案禁止了混业。(证券从业必考知识点呀)

连当时不可一世的摩根都被拆成了大小摩。但是后来呢,先是美国不满欧洲率先回归混业,美国的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下风(因为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多元的服务)。次贷危机后,投行和银行又逐步回到了一起。

哎,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现代的混业经营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模式,即直属各部门可依法从事投行、信托、保险等一系列金融业务;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控股集团模式,商业银行本身不允许从事投资业务,但如果是同一集团旗下的其他独立子公司就不受此限制。

很多文章都分析在我们国家,混业经营大势所趋,一方面是打造更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就减少现在所谓的不同监管之间的“套利”。

当然要建立在市场监管到位的情况下。

目前这种牌照开放还只是试点,很多人已经想到未来如果彻底混业的各种情形,已经开始讨论出现各种问题了,啥各种冲击都来了。

其实像过去,很多银行多多少都已经通过各种手段,突破了部分混业的监管。

其实,券商的牌照核心就在几块,投行、资管、自营和经纪业务。

经纪业务本身其实和银行有一定重合,但银行的网点是券商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很多券商甚至都是驻场在银行的网点去的。银行代销公募、理财之类的零售产品,销售能力更是远超券商。如果这部分银行铁了心要干经纪业务,肯定秒杀券商。但前提依旧是,要看得上这块。

至于资管,银行理财子的放开,其实已经不比券商资管牌照有多少受限了,这块顶多是要多养个子公司而已。

最后是投行,也就是承销保荐,前面也提及了,其实是个辛苦活。不过银行在这方面确实优势巨大,全国分布更广的网点,在系统可以查到授信客户的财务情况等等。如果想要切入这块,真的用心做的话,优势会非常大。(现在的中银和华福不知道为何感觉联动做得并不好)

至于自营,这块倒是商业银行过去接触少的,毕竟商业银行的钱不能拿去投资证券。如果可以注资券商的方式参与资本市场,在收益上肯定是比过去自己的投资要高。(但比较依赖股票走势,也可能会亏,你看各家券商的自营收益差距就很大)

不过,虽然对本身收入占比来说,券商牌照能带来的增量有限。但对商业银行肯定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毕竟在利率下行与不良上升的宏观环境中,券商的经纪、投行与资管对银行来说都属于不消耗资本的中间业务,也可以给客户提供更综合的服务。

03

为什么监管要搞这茬事?

其实,都是那句话害的。

要打造“打造航母级的投资银行”。

呵呵,所以之前谣传中信要和建投合并,这个确实是有高层建议的。

还听国君的人说,高层还建议,国君要和海通合并,这样才能有两家国际投行,和高盛大摩进行PK。(他们说干脆叫“国海证券”算了,哈哈)

其中监管认为我们的券商注册资本都太低了,量级太小。

为啥要打造国际航母投资银行?

那又要谈到我们现在要做的对外资开放的事情了。

自2020年4月1日起,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当前外资券商正在加速进入我国证券行业。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际顶尖券商,国内券商未来都将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而且证监会一直是要打造航母级券商,那肯定是要能出海的,在海外营业部和网点已经市场影响力上,券商在海外几乎没有存在感,还得依靠银行。

从这个角度出发,其实是可以体谅一部分苦心的。

本身你们券商指望不上,我就让银行也下场吧。

商业银行,才是中国金融的真大佬。

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比较丰富,几乎覆盖了绝大多数企业,在此基础上,银行可以给企业提供综合化服务。

而且除了券商牌照之外,很多银行已经具备了几乎所有的金融牌照,其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可以给惬意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

但是,银行是否能如愿打造航母级券商?

个人并不看好。

银行毕竟是银行,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过去就没有证券的基因。

就像中国银行也已经很强势了,但中银国际也并不出挑。

像华福其实算是兴业银行的“亲儿子”了,但是后来看到和兴业银行走得很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是“兴业证券”。

这两家过去有些关系,现在已经没股权关系了,除了都在福建省之外。

为什么兴业证券反而和兴业银行合作得更好呢?

主要是兴业证券的现任董事长之前是兴业银行的分行行长,把两家关系拉得很近。

所以你看所谓的亲儿子股权关系,很多时候还不如一个外来的机构但是有个好领导的。

话这么说,其实体系内往往合作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利益很难分配和协调均匀。

就像过去经常要讲研究所和投行的联动,但都没啥卵用。

因为这个对外合作还是现实的,毕竟白纸黑字先签合同。

至于我们同一家券商的投行和研究所,相互介绍个业务,兄弟部门你好意思签协议?

所以之后的内部合作就越来越难了。

除了高层领导极力推动的合作,不然都很难持续,而高层领导又很难管太多的细节。

04

对市场的影响有多大?

1、对于银行

本身券商牌照对银行利润增厚有限。

商业银行拿到券商牌照看重的并不是券商盈利层面,更多是如何能够将这张牌照本身结合自身的资源放大。

2、对于券商

变券商竞争格局,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银行毕竟是大佬,到了这个领域,不管是新设牌照还是并购重组,某种程度上都会改变券商的格局,毕竟虽然他们不一定做得好,但体量真的比绝大多数券商大太多了。

本来日子就不好过的中小券商会更困难。

当然,有些小平台也许会归顺银行,可能是个好出路。

但,对于那些市场化做得好的券商,现在的银行拿了牌照就想颠覆,很难。

3、对于资本市场

我觉得基本上是利好多,冲击少。

虽然说现在机构处在资本市场比较活跃的时代,直接融资逐步提升,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混业经营会将银行水龙头的钱更多的流向市场,当然如果风控不当也是再难,但个人觉得对于资本市场的活跃价值远大于冲击。

4、对于职业发展

长期来看,其实我觉得机会还是增多的。

至少对想新到这个行业的人来说。

银行理财子,因为从资管变成独立子公司,招聘需求其实比过去的资管部多得多。

但,也不用太过乐观,几家试点扩招不了多少人,要招也是从老券商里挖。

对于券商现存老员工来,算是冲击,虽然未来有机会跳去银行系券商,但是如果业务受冲击,短期会受到影响。

总结

鬼扯了这么多,反正短期来看,银行设券商不会对大中型券商冲击多少。

真正想要打造“航母级投资银行”,任重而道远,不是银行下场就立马改观的。

银行过去的基因、机制和包袱,和打造伟大的投资银行并不相符。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提起投行都是高大上,提起银行印象还都是Low。

然而,两者体量毕竟不在一个量级,倒是可能会成为一个鲶鱼,让现有的券商更有危机感,更加意识到自己的饭碗随时可能有人来抢,说不定“伟大的投资银行”,就跑出来了呢?

当然,更好的结合也许是本身业务就好的券商和银行之间的强强联合,并且双方是真心把这姻缘走下去的。会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本文《【为什么要银行“干”券商】 》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发地址:https://cj.sz333hao.com/page/63361

7x24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