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6点击:749
趁着这个小长假,老沈偷懒了两天。转眼已到除夕,咱们不仅要送走恶兽“夕”,也得为来年做点新的打算。而做打算,首先就不得不对局势有个大致的判断。在狗年的最后一个交易周,我们闻见了滚滚的天雷声,市场也随之出现的大幅震荡。好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长阳,似乎给人一种感觉,天雷就像是春雷,而今天又恰逢立春,春天真的不远了。春天,万物复苏,既有“一夜返青千里麦,万山润遍动无声”,也是“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2019年一月份的行情,既有躁动,也有乱动。把握好了是机会,节奏错了就变成了踩雷。而一月份的行情特点,也许就是全年行情的缩影。老沈昨天和一位老友的对话,可以分享给大家,这大致反映了老沈对2019年或者猪年的判断。
“大孫归來:
19年牛市起点?
老沈:NO!
2019年的政策核心的托底 而非刺激
大孫归來:
什么情况?大孫归來:
政策托底,A股筑底?
老沈:
经济继续下行 只是减缓下行速度 A股分化 为新的退市制度的推出做铺垫
老沈:
已圈到钱 却未见效的离场 换一批来圈
老沈:
托底=别发生系统性风险
老沈:
也就是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 加速出清”
而其中的核心词就应该是:2019年的政策核心的托底,而非刺激。当然其中的“非刺激”并不代表不刺激,而是刺激的力度不会太大,表现为局部刺激、和间歇性刺激。其目的不是为了改变经济下行的趋势,而只是为了降低经济下行的速率,这两者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但是,从此前乃至现今的情况来看,老沈认为市场对“刺激”的预期明显过高了,而对经济下行的准备显然不足。之所以不可能出现强刺激,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前几年的改革和转型工作,执行的并不彻底,想要解决的问题并未彻底解决,想要出清的内容也并未出清。虽然我们不能说是半途而废,但至少是有种功亏一篑的感觉。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再度实行强刺激的话,显然不仅仅是走老路的问题了。因为过度的人为干预市场的运行规律,从短期来看确实能快速的见到效果,但从长期来看的话,必定要为之承担后果的。因此老沈认为,我们既然无法做到“壮士断腕”,就更不能“饮鸩止渴”了,试错的代价太大,试不起啊。
既然宏观面的核心是“托底”,是把一个大的“L型”拆分成一串小的“L型”,那么对股市而言,显然还不得不经历一段漫长的筑底期。筑底期,通常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煎熬。但筑底期又是一个孕育“希望”的阶段,而躁动则是“希望”在发育过程中的典型特征。从个股的躁动,到板块的躁动,再到全面的躁动,大概两年的轮番躁动,就能完成A股历史性大底的构筑。同时,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也是应该痛苦的过程,更何况A股市场还得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因此,老沈在一个多月前给2019年的行情定义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分化。大批的个股会随着众多制度的改变,和投资者认知的变化而被不断的边缘化,乃至最终退市。
最近有不少人在宣扬A股的低估,看似有点道理,但现实未必如此。估值本身是个变量,而随着业绩的变脸,原本即使看上去像是被低估的,其本质却往往是被大大的高估了。就以4.83倍PE的康得新来讲,你说到底是高估还是低估呢?同样巨亏之后的天神娱乐,目前11倍的PE还能支撑多久?现行的股价到底是不是低估呢?显然,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没有得到缓解之前,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可能性在加大,所有看似低估的股价,并不一定能得到业绩的支撑,就很难说是被低估了。
至于外资的流入,对A股股价的支撑又能创造多少的贡献呢?两个数据可以让我们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数据一:2018年外资流入A股3355亿;数据二:2018年外资浮亏3600亿。原本简单的理解为股市是资金推动型的,只要不断的买买买,就能买出一个上涨的行情来,现在看来远非如此简单。被动配置的资金,虽然会有持续的买入行为,但却无法改变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毕竟主动型的资金会顺势交易,给你一个卖卖卖。而被动型资金的配置,有其固有的偏好模式,以及抱团效应,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A股的分化局面。
因此,老沈认为在2019年或猪年中,A股市场不乏局部性的机会,但难有全面性的赚钱效应。A股市场在未来的两年内,还不得不经历两个过程:一是脱胎换骨;二是新陈代谢。只有在完成了这两个过程之后,才有希望见到真正的牛市。老沈祝愿广大的朋友们,在猪年里:踩准节奏,把握机会,降低预期,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