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14点击:907

未来一年多时间,相对于家电经销商,家电制造商,位于上游的家电供应商风险最大,也面临着最为难控、难管的局面。弄不好就会遭遇“鸡飞蛋打”的局面。
贺扬||撰稿
随着2020冷年市场大幕的开启,家电市场经营业绩恶化,带给厂商经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正在层层传导,最终将全面波及上游的供应链。
不过与下游的家电零售链中,当前还存在很多“散兵游勇”,多是家电零售夫妻老婆店相比;上游的家电供应链,目前已经多是巨头化、大企业化,特别是在显示面板、压缩机、钣材钢管、电机、芯片等核心部件上,早就是大企业为主,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
尽管如此,对于各个大牌的家电供应商来说,未来2、3年的商业竞争中,最为核心任务,不是扩产能、抢订单,而是控制好市场经营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目前来看,集中在两块:一是,过去几年的产能扩张,如何避免陷入“刚投产就停产”的尴尬之中,导致投资紧缩;二是,最近几年的“货款结算”模式要调整,账期一定要缩短,避免因为下游的家电整机厂商经营困境,造成大量货款无法回收。
在2020冷年的新起点上,为何家电圈要提醒众多的家电供应商们,注意“风险控制”。原因并不复杂,首先,是家电市场的整体走势不会扭转,而是会继续保持低迷走势,在这种情况下,家电整机企业的破产和退出将是正常现象;其次,是家电供应商过去几年受到下游市场反弹上涨的带动,开启新一轮产能扩张,如今正迎来投产收获期,却要面临下游需求的削弱;再者,家电供应商与制造商,以及零售商,都是“同呼吸共命运”,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很难逆周期操作。
由于上游供应商的产能扩张,与下游市场的消费需求,至少存在2年左右的滞后期,这也直接造成在今年以来的家电市场局面下,出现不少家电上游供应商的扩张产能遭遇“刚投产就停产”的困局。这不只是会造成企业大量投资回报周期拉长,同时还有会带来企业现金流的持续紧张。
比如,受到下游液晶电视市场低价的“层出不穷”,拖累上游的液晶面板工厂陷入“不赚钱”甚至亏损之中。最近,三星已经决定将对部分液晶面板采取停产措施。就在2017年底和2018年初,不少上游面板工厂就因为下游市场“供大于求”,不得不采取阶段性停产、限产,以及转产措施,从而避免整个面板产业的低价拖累。京东方、华星光电,以及友达、群创等企业们,其实都面临着面板产能过剩的挑战,而LG则被迫发展OLED面板。
同样,过去几年受到下游空调整机市场的放量上涨,带动海立、美芝、凌达、庆安等空压厂家的新一轮产能扩张大潮。如今,在空调市场持续2年调整还未见底的情况下,那些空压厂家只能将刚刚扩张的产能采取“阶段性限产、停产”等措施。而且这一局面,不会很快结束。而且,已经对电机、电缆、模具等行业的相关企业,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
除了半导体显示面板、空调冰箱压缩机,以及各类电机,家电上游供应商中,还有大量的钢材、铝材、铅材,以及电缆等企业,都在这一轮家电产业的扩张中纷纷扩大产能。接下来,不只会面临订单量减少的现实困难,还将面临过剩产能的调整和处理。所以,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对于风险的控制必须要加强加大。
====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