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16点击:850
运营商财经网 八卦叨/文
3月15日,伴随着百度新的人才梯队建设计划与高管退休计划的推出,百度总裁张亚勤将于10月退休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去年底百度技术体系架构整合时,张亚勤还被委托多项重任,外界纷纷预言其未来将在百度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不过三个多月的时间,张亚勤便意欲从核心团队退出,不过53岁的年纪,“退休”一说难免更像是托词,难道是分管业务过多,压力太大?
科学情怀遭遇业务“冲击” 理想与现实不可兼得
提到张亚勤,外界在称呼他时早已习惯性的加上了“博士”这个title,从12岁时“(当届)中国最小的大学生”、到23岁时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再到31岁时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百年历史中最年轻的院士,张亚勤的人生履历中早早地就被打上了“天才科学家”的标签与烙印,就连他自己在接受外媒采访时都毫不避讳的表示,他真的很想成为科学家,牛顿是他的偶像。
之后张亚勤虽然任职于微软,进入了企业,但终究没有脱离自己的理想——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始终与科学研究息息相关,而即便是在加入微软决策层之后,张亚勤仍一直致力于技术研究、技术孵化与产品开发,在其带领之下,微软亚洲研究院曾被评为全球最顶级的计算机科学研究院,其科研能力可见一斑。
而在加入百度之后,虽然外界纷纷表示直到有了张亚勤百度才有了技术公司该有的样子,但实际上,随着权柄加重与工作范围的扩大,张亚勤在百度的工作越来越偏重于业务层面。去年9月,张亚勤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自述称:“2014年至今,我在百度四年了,除了搜索,基本都管过了。虽然不同的时间管不同的事情,不管是技术也好,研究也好,业务也好。”
这其中张亚勤对于业务部分的强调,回想起来更像是如今退休的预兆——“ 就业务部分来讲,我投入了非常多的时间见客户。和客户打交道,会对市场有一种比较直接的感知。同时,因为我是做研究出身的,业务之外,也愿意花点时间看东西和思考。”
表面看来此话只是简单介绍自己的工作,但实际上却隐晦表达出了其在“见客户”中过多投入的精力与被挤压的思考时间,当理想撞上现实,张亚勤的“科学情怀”在百度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不断被消磨,而去年底的架构整合,则加速了这一过程。
去年12月,李彦宏宣布已经同时负责两大群组EBG(百度新兴业务事业群组)和 IDG(智能驾驶事业群)的张亚勤增管智能云事业群组(ACG),三大重要业务的加身,在外人看来或许无上荣光,但对于张亚勤而言却意味着更多的精力与压力,以及在人际交往与客户联络中耗费的更多的时间。
加入百度初心不在 解甲归田重拾科学梦?
张亚勤曾提过当年加入百度的初心——“想做事儿,有意思。”“一是对中国有帮助的事;二是面向未来的事;三是能影响世界的事”,从中仍能看到“科学改变世界”的影子,只是当百度交给他的任务与“初心”背道而驰时,离开难免就要被提上日程。
或许是身为科学家的习惯,张亚勤为人比较低调,从不像李开复等人一样出书大讲成功学,也很少站在台前夸夸其谈,即便是接受采访,谈及最多的也是技术和云,加入百度四年,直到去年10月才首度登上百度世界大会的舞台,而这也侧面印证了百度对张亚勤的需要越来越侧重于台前,试图通过张亚勤树立企业形象、对外宣传交流。
而这显然并非张亚勤所愿,“我讨厌两种人,一种是讲话拐弯抹角的人,一种是浪费别人时间的人。”对于张亚勤而言,直截了当是他的行事风格,就像科学研究,不是对便是错。但身处商场,拐弯抹角是司空见惯,耗费时间与客户沟通是家常便饭,张亚勤的一句“我投入了非常多的时间见客户”,就可以看出其志不在此。
张亚勤曾说,“我个人比较随性,对我来说,我每天看的东西有意思,做的事情有意思,见的人有意思是最重要的。因为个人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需要通过平台体现价值,否则都是不可持续的。”如今平台百度也无法让张亚勤体现其改变中国、改变未来、改变世界的价值了,“不可持续”后的选择便是美其名曰的“退休”。
李彦宏在公开信中称,张亚勤此番离开是为陪伴家人,但运营商财经网认为,张亚勤未来或许将回归科学研究,重拾其年少以来的“科学梦”,继续做着改变世界、有意思的事儿。
运营商财经网(官方微信公众号tel_world)—— 主流财经媒体,一家全面覆盖科技、金融、证券、汽车、房产、食品、医药及其他各种消费品报道的原创资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