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17点击:612
来源:投行业务资讯
(ID:touhang888)
有修改或删减
6月2日,科创板上市委2020年第33、34次审议会议召开,共审核3家企业。最终三家都顺利通过。
截止目前,2020年上市委共审核49家科创板IPO企业,48家获通过,1家取消审议,通过率为97.95%。
此次过会,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寒武纪。作为国内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首个龙头企业,无论是创始人的少年天才路,还是公司本身的传奇经历,都让寒武纪每一步的发展备受瞩目。
仅2个多月神速过会
寒武纪的董事长陈天石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出生于1985年的他今年只有35岁,已经带领寒武纪踏上IPO之路。寒武纪从受理到顺利过会仅2个多月,可谓神速。
不过,对于超资金投入的芯片行业来说,成长期企业通常难以盈利。2017-2019年,寒武纪合计亏损超过16亿元,三年研发费用也节节攀升。在大客户华为海思“自谋出路”之后,寒武纪2020年的业绩情况仍不容乐观。
6轮融资,估值超过200亿元
在陈天石的带领下,近年来寒武纪获得了多轮融资,在资本寒冬下热度仍然不减。
2017年8月,寒武纪曾宣布完成1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联想创投、阿里巴巴创投等。2018年6月,寒武纪又宣布完成数亿美元的B轮融资,由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国新启迪、国投创业、国新资本联合领投,B轮融资后整体估值达25亿美元。在递交科创板申请之前,寒武纪历经6轮融资,估值超过200亿元。
在第二轮问询中,中信证券选取兆易创新、卓胜微、圣邦股份、汇顶科技、澜起科技、乐鑫科技、景嘉微等7家上市公司作为估值可比公司,给予寒武纪32-38倍市销率的估值区间。基于寒武纪2020年收入的预测,中信证券最终对其估值进行计算的结果为192亿元-342亿元。
在高估值的背后,近年来寒武纪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较快。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寒武纪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84.33万元、1.17亿元、4.44亿元,但净利润却处于连年亏损状态,分别为-3.81亿元、-4104.65万元、-11.79亿元,3年连续亏损超过16亿元。寒武纪表示,其波动主要受到股份支付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研发费用的影响。
关于寒武纪
寒武纪聚焦云边端一体的智能新生态,致力打造各类智能云服务器、智能边缘设备、智能终端的核心处理器芯片,让机器更好地理解和服务人类。
目前,寒武纪已与智能产业的众多上下游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未来,寒武纪将继续秉承开放共赢的姿态,与全球诸多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智能新生态,用人工智能芯片技术的突破与创新,驱动人工智能计算力引擎。
寒武纪拟募集的28亿资金,其中19亿元用于新一代云端训练芯片、推理芯片、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及系统项目,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预计未来3年仍需要投入30-36亿资金于研发项目中。
关注热点
(1)单一客户依赖:2017年-2019年,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771.27万元、11,666.21万元和6,877.12万元,其中2019年相较于2018年下滑41.23%。究其原因,在报告期内,寒武纪对华为海思的销售额占到公司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销售收入比例的100.00%、97.94%和92.56%。对单一大客户的极度依赖,在其新合同不再继续后,寒武纪的IP授权业务收入呈断崖式下跌。
(2)业绩亏损: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8,070.04万元、-4,104.65万元和-117,898.5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886.07万元、-17,191.50万元和-37,673.31万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85,463.70万元。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是公司研发支出较大,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且报告期内因股权激励计提的股份支付金额较大。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将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及持续亏损。
(3)关联交易:寒武纪在此块的业务收入主要源于关联方中科曙光,2019年,公司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销售收入7888.24万元,前述关联交易的销售占比为80.94%。不过由于寒武纪与中科曙光的关联交易占比较高,而其它客户对寒武纪产品的采购规模较小,因此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除中科曙光外其它主要服务器厂商目前搭载的云端智能芯片由何者提供,寒武纪进行产品替代的可能性及替代程度。
(4)大客户依赖:报告期内,寒武纪对公司A的销售金额为771.27万元、11425.64万元和6365.80万元,占到公司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销售收入比例的100.00%、97.94%和92.56%,公司A采购寒武纪IP的情况对于公司该类业务收入影响较大。大客户A公司因按照其技术发展惯例,选择自主研发相关产品,且在短期内难以拓展一家在采购规模上足以替代公司A的客户。预计,2020年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收入将继续下滑。
资料引用:企业上市法商研究院、上交所、瑞林投资、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