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财经-致力打造专业、权威的股票网站!


旺旺财经

五菱降幅最大 ,神龙、起亚出榜——2019(第三届)中国汽车企业创新大会乘用车创新20强分析报告(一):

更新时间:2024-02-17点击:214

中国汽车(乘用车)创新企业20强分析

创新企业TOP20增长有力远超行业

逆势方显更强实力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28年来首次出现销量下滑,虽然是2.76%的微小跌幅,但是市场波动带来的“小寒冬”,还是让众多习惯市场暖意的企业措手不及,销量纷纷随市下滑,盈利水平更是下滑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汽车制造业2018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0485亿元人民币,同比-5.68%;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6091亿元,同比-10.85%。

然而,在行业整体猝不及防遭遇寒流的大环境下,一些企业却自带结界,营造出了寒冬里的点点暖意,他们的法宝就是创新。企业创新能力必然体现在企业的经济绩效上: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一定带来更高、更快、更具持续性的经济增长。中国汽车(乘用车)创新企业20强(以下简称为创新TOP20)持续创新发力,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销量、利润总额方面的表现,远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2013年至2018年,创新TOP20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由8023亿元增长至31622亿元,其各年增长率分别为21.3%、54.3%、20.7%、23.8%和40.9%(见图1),增长率平均高达32.2%,在我国汽车产业深度调整、技术升级转型过程中创新TOP20实现了企业经济规模的持续、高速增长。

在销量方面,2018年,全国乘用车销量2371万辆,较上一年减少了101万辆,同比下降4.08%,在市场下行的环境下,创新TOP20销量达1841万辆,增长了30万辆,逆势增长1.66%,领先全国市场5.74%,领先幅度较上一年进一步扩大。2017年,全国乘用车销量由2438万辆增长至2472万辆,增长了34万辆,增长率为1.40%,而同期创新TOP20的销量达到1811万辆,增长了95万辆,增长率为5.54%,领先全国市场4.14%(见图2)。

2015年至2018年,创新TOP20的企业利润总额合计由1592.11亿元增长至5457.71亿元,其各年增长率分别为11.94%、5.46%和190.39%,2018年的超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本年度企业利润总额冠军一汽-大众近10倍的增长。同期,全国汽车工业利润总额从2015年的6071.3增长到2018年的6091.3,其各年增长率分别为13.42%、1.59%、-12.93%(见表1)。从利润总额这个指标来看,创新TOP20的表现仍然远远高于行业整体表现。

创新 TOP20企业利润总额(亿元)

全国汽车工业利润总额(亿元)

创新 TOP20企业利润总额增长率

全国汽车工业利润总额增长率

2015年

1592.11

6071.3

2016年

1782.15

6886.24

11.94%

13.42%

2017年

1879.46

6995.5

5.46%

1.59%

2018年

5457.71

6091.3

190.39%

-12.93%

考虑到由于市场的波动,单一年度常常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企业利润变化上下大幅波动,因此,我们选择一段时间作为考察点,即从某一指标三年的平均值上来分析。从2015年-2017年以及2015年-2018年两个时间段的三年均值情况来看,创新TOP20企业利润总额分别为1751.24亿元和3039.77亿元,增长率为73.58%;全国汽车工业利润总额分别为6651.01亿元和6657.68亿元(见图3),增长率为0.1%。

从评价结果上看,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结构的汽车企业创新评价“铁三角”框架下,安亭指数实际上反映出了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全部创新活动的实力、能力及其竞争力。这样的业绩再次证明:企业创新能力必然体现在企业的经济绩效上,特别是持续提高的技术创新能力一定带来更高、更快、更具持续性的经济增长。在考验中国汽车企业能力的2018年,创新TOP20的企业经营情况充分地印证了这一点,也更直接简单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只有过硬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保证企业乃至产业在转型升级的同时还能持续成长。

总之,通过汽车企业创新评价,我们希望找到那些真正推动、引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经济增长动力源企业,这些企业才是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真正力量。

创新TOP20对汽车工业的多方面贡献度持续走高,均超过三分之一强

在销量贡献度方面,创新TOP20表现最为优异,占全国乘用车市场的比重占四分之三强,且逐年走高,2016年、2017年、2018年占比分别为70.37%、73.25%、77.63%。

TOP20企业分布更为集中,长江经济带仍占据绝对优势,上海、广东成为创新两强省级行政区

2018年,在地区分布上,创新20强企业分布在9个省、市、自治区,2016、2017年的这一数字分别为12、11;其中上海和广东的入榜企业最多,均为4家,2016、2017年单一省、市、自治区入榜企业最多为3家;其次是重庆和北京,入榜企业都是3家;之后是安徽双雄;最后是浙江、河北、湖北、吉林等地,均在榜单占据一席之地(见图6)。由此可见,创新TOP20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出更为集中的特点。

图6 创新TOP20的地区分布(2018年)

与上一年度相比,上海新增两家上榜企业,创新表现突出,与广东省一起成为国内汽车创新的两强省级行政区。另外,北京新增一家,与表现稳定的重庆一起,以三家上榜企业的成绩占据第二阵营,紧追第一阵营。安徽双雄表现稳定,为安徽牢牢占据两个席位。湖北减少一位,与浙江、河北、吉林一起守护着自己仅有的一席。江苏、广西则跌落榜单。

2018年在地域分布上,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安徽、重庆、浙江和湖北)有11家入榜企业,占创新20强的55%,与去年持平,仍在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此外,按传统区域划分方法,创新TOP20集中分布在四大片区:华东地区(包括上海、安徽和浙江)有7家入榜企业,占创新20强的35%;华北和东北地区(北京、河北、吉林)5家,占比25%;华南地区(主要是广东)4家,西南和华中地区(包括重庆和湖北)4家,占比均为20%。

创新TOP20企业整体平稳

内部稳定与大幅波动并存

随着汽车企业创新评价进入第三年度,我们也发现入榜企业年度变化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创新TOP20的入榜企业整体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大出大进,第二年度和第三年度均只有2家新进企业,年度变动率为10%。但从名次来看,既有名次稳定的情况,主要是自主企业,又有排名变动较大的情况,尤其是合资企业,上升与下降均是如此。

第二,自主品牌企业创新表现特别突出,浙江吉利、长城汽车和重庆长安牢牢占据前三甲宝座,比亚迪、江淮和奇瑞也均保持在前十席位。北汽新能源和广汽乘用车也经受住了市场下行的考验,连续三年在榜,且表现稳定,紧随其后,排名第11和第12位。可以说,自主品牌前8强,依靠持续的创新投入、产出和优化结构,在创新TOP20中站稳了脚跟。此外,上海汽车集团乘用车公司也首次进入创新TOP2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四强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三年均值)均达到千亿元级别,前三家企业的乘用车销量均保持在100万辆以上,特别是排名第一的吉利汽车,在我国乘用车市场整体下滑情况下,实现了20.3%的高速增长。未来,这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中的创新佼佼者们,只要继续坚持投入研发,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必然是我国汽车市场乃至全球汽车市场最为耀眼的明日之星。

第三,相对2018年榜单,2019年,有5家企业位次提升,提升幅度最大的企业是一汽-大众,上升8个位次,跃升至第5名;而有7家企业位次下降,其中上汽通用五菱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0位,跌至第14位。今年新上榜企业有2家,分别是北京奔驰和上海汽车集团乘用车公司,排名分别为第18位和第19位。从2017年榜单到今年榜单,共有4家企业跌出榜单,分别是神龙汽车、重庆力帆、东风悦达起亚和江铃控股,自主企业与合资企业各占两家。此外,有8家企业位次不动,其中,有6家是排名较为靠前的自主企业。

第四,从自主企业和合资企业分布结构上看,两者基本势均力敌:一是二者数量连续两年稳定在自主企业9家、合资企业11家,比例结构未变;二是自主企业创新排名整体靠前,不但占据前三强,在前十二家中,自主企业占据8席,合资企业主要集中在榜单下位圈,后八名中,有七名都是合资品牌;三是新上榜与落榜企业,合资与自主企业各占一半。

企业名称

2019年度

创新TOP20排序

2018年度

创新TOP20排序

2017年度

创新TOP20排序

2019年度

排序变化位次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

1

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

2

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3

3

6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4

7

5

↑3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5

13

16

↑8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6

5

7

↓1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7

10

4

↑3

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8

6

9

↓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

9

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0

8

10

↓2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1

11

17

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

12

12

12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13

19

↑6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4

4

3

↓10

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

15

15

18

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

16

16

20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17

18

↑1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18

NEW

上海汽车集团乘用车公司

19

NEW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20

17

19

↓3

未完,待续。。。

本文《五菱降幅最大 ,神龙、起亚出榜——2019(第三届)中国汽车企业创新大会乘用车创新20强分析报告(一):》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发地址:https://cj.sz333hao.com/page/14792

7x24快讯